人才培养

当前位置: 首页 - 人才培养 - 研究生教育 - 研究生会 - 正文

线上通话的另一端,她细数离开华师的日子,算到现在,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。

15年读本科,19年保研至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,22年她成功考取博士,向更高的学术境界攀登。如今她将作为优秀校友回到母校参加“青年讲述·灿烂荆楚”——荆楚优秀传统文化原创短片展映活动。

她是刘姝媛,开朗爱笑,活泼健谈,这是记者与她通话几个小时最直观的感受。

“其实我很普通,与其说是接受你的采访,不如说是分享一些关于我的故事。”

这是关于少女成长、蜕变与闪耀的故事。

 

“本”心:“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”

恩施州太阳河乡坐落在湖北、重庆交界之地,这里群山环绕,静谧的太阳河向西缓缓流淌;一辆小汽车穿行在通往太阳河乡的必经之路——十大拐上。

车里放着音乐,在曲折回环的十个大转弯中,几个青年嘴边哼着小曲,欣赏窗外的景色,兴致浓时就拿出摄像机,将脑袋探出窗外拍摄,顾不上沿途山脊凸起的棱角可能刮擦相机的风险,就这样边走边拍,一路欢声笑语。

“后来我们项目组把拍摄的素材拿给逊哥看,逊哥眉头一皱,喊着‘弄坏了我的设备要你们好看!’”回忆到这里,刘姝媛“噗嗤”一下笑出声来:“在项目组的那段日子,是我本科期间最快乐的时光。”

在刘姝媛看来,加入五句子歌项目组,也许是机缘巧合下的幸运使然。

在大二时,学院老师王逊找到刘姝媛,问她是否愿意加入五句子歌项目组承担制片工作,完成一部展现五句子歌传统民间艺术的纪录片。

“起初我是非常惶恐的。”国家级的项目,优秀的团队成员,高级的设备配置……刘姝媛一度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制片的工作。但她深知多想无益,“既然任务交给了我,那我就尽全力去干。”

为感受五句子歌本真的原生态魅力,项目组深入湖北恩施、武汉蔡甸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拍摄,此间,刘姝媛主要负责面对面人物访谈。

将近二十个采访对象,身份迥异:嗓音嘹亮、唱腔十足的山民歌歌手,古道热肠、以歌会友的旅店老板,收集过多本民歌集、醉心文化研究的退休老干部……

那些人愿意把生命中的一段截面曝露给她看,倾听他们与五句子歌的故事,刘姝媛备受感动。她采访时也从紧张地攥着提纲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往外蹦,转而变成了入迷地与他们攀谈,沉浸其中。

她明白,对于山里人来说,山民歌的活力从未消退,五句子歌一直萦绕于高山溪流间,被家家户户传唱。“而我们要做的,就是让五句子歌这种从民间土壤生长出来的艺术走出大山,在更多人心中‘活’起来。”

回忆在五句子歌项目组的时光,熬夜撰写采访提纲、天不亮就奔波于不同场地拍摄、没日没夜泡在机房里剪片子出成果……种种现在回想起来颇为辛苦的时光当时却只道是寻常,因为乐在其中所以品不出来苦。她享受在团队合作中的默契感,大家敢想敢拼,敢做敢闯,劳累与压力在大伙的共同分担中逐渐消弭。

项目组反复修改,不断打磨,历时两年终于完成纪录片《余音绕梁》。

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,《余音绕梁》也的确没辜负团队的努力,先后斩获了第6届“国际大学生微电影节”纪录片类一等奖、2018年“湖北大学生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实践技能竞赛”微视频类一等奖、第7届“温哥华国际华语电影节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”纪录片单元二等奖,成为第四届“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”系列活动示范项目之一,收获颇丰。

被诸多荣誉青睐,于刘姝媛而言算是意外之喜,她惊讶于纪录片所获得的斐然成绩,更感恩与团队并肩逐梦的青葱岁月。

“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,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。”这是刘姝媛在此次采访中提及的制作纪录片的最大感受。

“研”途:“在格子间生活”

《格子间女人》是前几年的一个热播剧,刘姝媛一如剧名般把各项事务填充进表格,精细管理时间,这源于她读研时担任会务总统筹和实习的经历。

在上海大学攻读研究生期间,她成绩拔尖,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学金,同时拿到一次国家奖学金,并和导师合作在CSSCI期刊及其扩展版上发表两篇高质量论文。刘姝媛沉着务实的表现得到导师的肯定,研究生期间,她多次协助导师以及学长学姐负责讲座论坛的统筹工作。

做会务统筹,需要细致入微的考虑和总览全局的能力。刘姝媛的电脑里,现在依旧保存着担任统筹时反复修改的Excel表格。小到每个物料、素材的订购与收件,大到会议流程的整体安排,表格里都有详细的记录。在筹办会议的那段时间,她每天都会在脑海里预演会议的各个步骤,将遗漏的细节不厌其烦地填充进表格。

当天会议进展得十分顺利。细致的筹备给了她从容应对的底气,刘姝媛庆幸琐碎的事务没有消磨掉自己的激情,她能够在各项会议筹办工作中游刃有余。

为丰富经历,刘姝媛读研期间曾先后进入腾讯和上海HANDLE文化传媒实习。回顾这两段实习经历,刘姝媛用“疯狂被push”来形容。

入职腾讯的第一天,她早上带的包子到晚上下班都没能吃上一口。“在职场上没有人主动来带你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,你初来乍到就是一个人被无数deadline推着往前走。”

与艺人的对接、ppt的制作、策划的撰写……巨大的工作量使刘姝媛焦头烂额,她感到有些力不从心。“如果一件事情要等我推着你去做,那就晚了。”这是刘姝媛的leader当时对她说的话。

自此,把一天中要完成的事务列成计划表,成为刘姝媛如“强迫症”一般必须要做的事情。

在腾讯任职的4个月时间内,刘姝媛完成了50余个项目的需求方案提报和宣传物料把控,7场直播活动方案的策划与设计,累计两万余字的创意宣传文案编写,数十场微访谈项目、探班项目和追剧直播间,多线程工作能力大大加强。

格子间的生活,让刘姝媛养成了强大的自驱力。列好计划并经常提醒自己保持自律,这始终是她管理时间,对抗内耗的不二法门。

“博”击:“孤注一掷可以给人以勇气”

实习结束,回到上大,坐在图书馆里看书,刘姝媛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:“一瞬间,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安静了。”

上海,一座处处充满机会的城市,是商业的中心、财富的汇聚地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,人潮车海川流不息,霓虹璀璨华灯初上。街上的行人都步履匆匆,赶着过红绿灯、忙着走天桥、急着挤地铁,刘姝媛也是其中一个。时间被填得满满当当,她却感觉自己越来越“空”了。

“实习的那段时间我的确能够收获挺多东西,但工作更多是一个‘高强度向外输出’的过程。”而她认为自己力有不逮,还需要沉下心来“向内吸收”,不断充实自己,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

在综合考虑自己的心之所向和当前的就业环境后,刘姝媛明确了自己的考博目标。在复习备考的时间里,熬夜是家常便饭,如果当天给自己布置的任务没有达标,刘姝媛就算通宵也要完成。她打趣自己是完美主义的“处女座”:“明明可以做到的事情却因为自己的原因让效果大打折扣,这是我不能忍受的。”

考博前三天,紧张焦虑的情绪在刘姝媛心中蔓延,与保研北师大失之交臂的记忆再度袭来,刺痛她的神经。刘姝媛在本科时曾经收到过北师大保研的面试邀请,但负面的心理暗示和过度紧张影响了她的正常发挥,面试以遗憾收场。

“痛苦不是成本,少一个机会才是成本。”刘姝媛对薛兆丰老师在《奇葩说》里的这段话深有感触:“如果因为自己的畏难情绪而白白丧失掉机会,才是真正值得惋惜的。”吸取面试的教训,三年后的刘姝媛迅速调整心态,按部就班地复习备考。“尽人事听天命吧,把我能做的做到最好就行了。”

抱着“不撞南墙不回头”的决心,怀着“得之我幸,失之我命”的坦然,刘姝媛突出重围,顺利成为上大的一名博士生。

“孤注一掷真的可以给人以勇气。”回顾自己的考博历程,她如释重负。

岁月骛过,年华四季,弹指之间,阔别华师三载有余。

出走又归来,少年褪去青涩皮囊,心中惊雷依旧。

无论是在万众瞩目的舞台,抑或在寂寂无名的幕后,这个自诩“普通”的女生,总是以最大的热忱,书写人生的每一篇章。

属于刘姝媛的独家记忆告一段落,她今后的别样青春还来日方长。

上一篇: 安徽省第十四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征稿启事

下一篇: 2015级校友詹一鸣:用镜头记录万象人生